(台灣版封面) 法國獸醫尚-克里斯多夫.維耶(Jean-Christophe Vie)出版於2008年(中文版由天培文化出版於2010年,譯者為馬向陽)的作品。
尚-克里斯多夫本來是個靈掌類的專科獸醫,卻在因緣際會之下踏入了『生態研究』的領域。他待過沼澤、坐過直昇機,在自己家裡撫育過保育類動物,也曾站在開發與未開發的最前線中與眾人討論問題……他是專業人士,也是地球上從不支薪的保育志工。
這本書,是他投入生態研究領域二十幾年來的心得報告書,也是他不敢說出口的真相!全書共分為選擇最好或最壞的未來、全球緊急狀況、威脅肆虐的年代、靜默大海中的罪惡、以大自然為使命、物種的價值以及理解、預防、修補等七個章節,每章各有四到八篇不等的文章……
會認識這本書,完全是一場誤會!一開始,我借這本書的原因是為了我的『生物多樣性』報告:我探討的主題是「蜜蜂」,我本來以為這一冊薄薄的小東西至少可以更清楚的為我提供一些有關於「殭屍蜜蜂」、「蜂群衰竭」或者是有關於歐洲人在蜜蜂身上所作的一些「改變」(詳情請見紀錄片《蜜蜂工場》)之類的資料(畢竟,他都大喇喇的把『蜜蜂』兩個字掛在書皮上了)……只可惜最後的結果似乎全然不是這麼一回事。 這世界上,有些事情真的是說來就是那麼地巧。我之所以會選「蜜蜂」當主題,是因為我喜歡這種小昆蟲,而會借這本書也是為了要蒐集資料(因為原本預定要借的目標,恰巧不在館內,只好另尋備案),卻沒想到會因此誤打誤撞挖到了更好的寶貝。
然而,這本書並不好讀,儘管它只有薄薄的一本,還是只要稍加排版裁切就能夠塞進口袋裡的大小。但嚴格說來,我覺得這本書好不好看跟作者的文筆無關,跟它探討的是什麼主題無關,甚至也跟它的大小無關……這純粹只是一種「感覺」,比較像是一種『情緒』的問題。
事實上,從作者的筆尖,我可以同時感受到一位醫師(作者是獸醫)精準的筆調以及他為了能夠讓這本小札記好讀所做的努力——這點可以從它極富文學性的章節標題看出來,儘管那些標題通常都看不出跟它所探討生物或主題有什麼關聯性——還有他迫切的心情與不願說謊的特性。
是的!在經過許久的沉思之後,我想這本書之所以難讀的原因,或許是因為它實在是太『誠實』。我一向認為願意放下一切為我們的環境、為大自然、為弱勢族群發聲的人們,必定有顆比別人還要柔軟、寬闊的心臟與強韌的意志力,否則恐怕終究難以抵擋這世界種種功利的價值觀與工業社會的荼毒,而這也就是為什麼大多數與「環境」、「自然」、「生態保育」的著作大多傾向呼籲、勸導的原因:他們的心地實在是太善良、柔軟了!所有生物對他們來說都是地球的一部份,都需要好好的保護,因此根本就捨不得說一句重話。
但尚-克里斯多夫不!他不願意為了維護人類脆弱渺小的玻璃心而用許多柔軟、懇切的「溫情攻勢」去包裝、粉飾早已存在的危機,他不會用充滿期盼的溫馨語氣告訴大家「會好的,一定會好的」,相反的他只是啪的一聲將沾滿血跡的殘酷證據,丟到檯面上叫大家自己看!
他的文字就像是一枚枚的小圖釘,準確的釘在你的心口上,讓你痛不欲生,卻又不會馬上死亡(尤其是當你越來越關心這片土地的時候),裡頭的一份份數據、一段段陳述都是我們『不願面對的真相』,猶如當頭棒喝,卻讓你不得不承認這正是早已對環境麻木的我們所需要的。尤其是隱藏在字裡行間的珍貴知識,與書末簡單而又豐富的補充資源。如果你急需補充一些關於「環境生態」的知識的話,不妨就找來看看吧!!
圖片來源:
http://www.eslite.com/product.aspx?pgid=1001135591912831
(英文版封面)Livre - Le jour où l'abeille disparaîtra... - Jean-Christophe Vié - ACHETER OCCASION - 16/01/2008(2015.04.23)
http://www.chapitre.com/CHAPITRE/fr/BOOK/vie-jean-christophe/le-jour-ou-l-abeille-disparaitra,81131.aspx